科学支撑人的存在,发蒙人的思考
科学与人的关系,不是人悟得科学而科学成就人世的小环流。览观历史,科学被人发现与其造福人类的过程,其实好比两架同行的 " 马车 ",有时你追我赶,有时你拖我拉。但无论诉求先行抑或知觉先发,科学对人的意义最终都会落实到物质、意识这两方面。科学有助于保障人的物质存在和生存尊严,同时也在思想层面上,令 " 人之为人 " 足够鲜明。
保障人的生存权是科学的第一目标。无论是巫觋祝祷的原始天文知识,还是五谷六畜的早期农学常识,再到熔铜打铁的基本化学原理,概莫能外。那么科学何以保障人的生存权?研读《饥饿:一部现代史》( [ 美 ] 詹姆斯 · 弗农著,沈凌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年版)里有关科学与饥饿治理的内容,一条配适各门类科学的过程链清晰可见。首先是 " 知人所需 ",营养研究界定了生物尺度上的 " 饿 ",使得饥饿与温饱一目了然。其次,科学对 " 供人所求 " 的意义不可估量。从农业工程到农作生物,从生产规划到供给接洽,现代食品业的基因就是科学。科学使农业增产,食品丰盛,储运有条不紊,为治理饥饿问题创造了关键的物质基础。再次,与自然、工程科学扶助饥饿治理同步,社会科学也在相对低调却不低端的位置上介入了人类与饥饿的博弈," 为人鼓呼 "。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调查揭开了底层民生的 " 遮羞布 ",道德的申说唤醒了决策制定者内心的恻隐,精心设计的法律与政治纲领从根本上批驳了饥饿现象存在的合理性,为 " 无饥饿 " 蓝图增筑了兼具约束性与引导性的坚韧后盾。
科学在为社会实践提供具体知识之际,亦给实践的人送来了指点迷津的思维建议。" 看待研究对象 " 只是科学启示人的极小一块内容,面向更宏大的点拨,则蕴藏在科学研究之外的人生和社会之中。谈及 " 果汁度量 " 这道考验学生 " 整理并周全考虑不同可能性 " 的计算题时,《数学奇观:让数字之美带给你灵感与启发》( [ 美 ] 阿尔弗雷德 · S. 波萨门蒂著,涂泓译,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22 年版)的作者波萨门蒂提醒教师练习的意义不限于算术培养的 " 技 ",若能善用思维方法,学生的工作生活将更趋严谨、丰满、高效。用波萨门蒂的寄语来说,就是 " 对如何分析日常决策问题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" ——受益者将从中取得 " 多角度着眼 "" 多方向论证 " 的交叉思考才能。除却提振分析事务的具体能力,波萨门蒂眼中的数学也能滋养人的灵魂,抛光人的德行。尊重差异性的多元包容,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根基,也是世界和平团结、共筑未来的柱础。一如没有绝对的 " 乘法真理 ",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什么绝对的 " 教育模式真理 "" 烹饪餐饮真理 "" 产业经济真理 "。考虑到这点,人们不可亦不必对他人获得自特定环境的教育、餐食、生产形态横加指责。《像科学家一样思考》( [ 美 ] 斯坦利 · 莱斯著,李延辉译,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1 年版)也举证数学之外的其他科学,劝说读者 " 我们看待事物非黑即白,但科学必须对抗这种偏见 "。倘若摆正心态,我们脱去的不单是自感优越的 " 皇帝新衣 ",也是作茧自缚的 " 沉重镣铐 ",生活自然也就和乐气顺了。这便是科学教会人思考的意义——科学让人明了自身,洞察周遭,平衡处世。
科学智慧 " 成事在人 "